里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讲述5000年前的中国故事良渚这样破 [复制链接]

1#

“一千年前的文明看北京,两千年前的文明看西安,五千年前的文明就要看杭州良渚了。”

不久前,大型多媒体交响乐《良渚》在乌镇首次公演。交响乐、人声无歌词吟唱、多媒体3D影像……沉浸其中,观众们仿佛沿着历史的长河上溯,来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源头,看见了良渚古国神秘而绚丽的光芒。

自年首次被发现至今,良渚古城不仅丰富了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由此被确认的良渚文化也为中国年文明史提供了有力见证。今年1月,“良渚古城遗址”正式被推荐成为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对于浙江而言,良渚古城遗址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历史财富,要想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除了一直以来的研究和保护,将其打造成为文化IP继续开发也是势在必行。那么围绕良渚文化,我们都已经做了哪些?还有哪些是可以做的更好的?

良渚古城遗址概况

通过科学的测定,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年,持续发展约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是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境内(主要集中在瓶窑镇和良渚街道)的良渚遗址。

良渚古城遗产展示图

考古发掘和研究已有的成果显示,良渚古城遗址是良渚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其整体价值由城址、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和以良渚玉器为代表的出土器物等人工遗存要素共同承载。由此我们可以看见在~BC期间,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有复杂的社会分工、阶层分化与城市文明,并拥有统一信仰,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的区域性早期国家。

年良渚镇瑶山遗址出土的玉琮

五千年前后的良渚文化时期,先民们种植水稻、养殖栽培,稻米是最重要的粮食,家猪是最主要的肉食来源。制陶、纺织、制骨、治石、髹漆、琢玉等手工业生产更加专门化、体系化,此外还出现了一套被视为原始文字的刻画符号系统。高度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为良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保护与传承:我们做了哪些

良渚博物院

良渚博物院

良渚博物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美丽洲公园内,是一座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良渚文化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年3月破土动工,年10月对外开放,后根据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最新考古成果,良渚博物院基本陈列改造升级,于年6月重新对外开放。

良渚博物院第二展厅

常设展厅包括四部分:前厅、第一展厅水乡泽国、第二展厅文明圣地和第三展厅玉魂国魄四部分。常规展览的主题是: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院内共展出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石器、陶器和漆木器等各类珍贵文物多件(组)。

小荧屏影视作品

在考古结论的基础之上,把文物故事与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和表现手段相结合,从而带领观众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文明,这是目前很多文博类电视栏目的精髓所在。有着大量考古遗址、出土器物的良渚文化,近年来已经成为了电视荧幕上的“明星”。

《如果国宝会说话》于年1月1日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良渚玉琮王”有幸在第一季亮相,向人们述说遥远神秘的“神之徽章”。

央视纪录片《中国考古古墓探秘第2集:消失的良渚古国》。该片从良渚古城被发现的过程切入,系统地介绍了良渚文化。

在央视综艺频道《国家宝藏》节目中,良渚文化的代表文物玉琮入选9大特展国宝名单。演员周冬雨化身良渚祭司,守护国宝。

多媒体交响乐

演出现场图

大型多媒体交响乐《良渚》由作品由交响乐、人声无歌词吟唱、多媒体3D影像等多种手段综合而成。以“古之韵”“祭之典”“民之梦”“工之巧”“天之籁”“水之力”“荣之耀”七个乐章的篇幅,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多样的作曲与配器技法,描绘了良渚先民从村居到王城、由图腾及祭神,拦洪筑坝、饭稻衣麻的生活方式与社会形态。

11月8日晚,多媒体交响乐《良渚》在乌镇大剧院首演,此后《良渚》将计划赴国外演出,并准备在全球巡演,向全世界观众讲述这个年前的中国故事。

良渚社区舞蹈

年6月3日,经过了两个月的排练,年后的“良渚人”在年前的良渚古城遗址的小莫角山高台上,舞动了起来。白色衣裙,红色长巾,赤脚,用身体表达对良渚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舞态良渚”雅集II是社区舞蹈教育探索良渚文化系列的第二个作品。这是一支专门为良渚文化打造的舞蹈,由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良渚住民以及杭州师范大学的青年学生共同参与完成。舞态良渚系列将舞态与良渚文化天人合一的精神相结合,探寻舞蹈与良渚文化的精神连接。

作品通过观众与演员的互动交流,用舞蹈的轨迹再现神徽形象,共同探索和解读良渚文化的内涵和元素。

文创设计比赛

比赛作品征集海报

在年,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了“源流·良渚文化遗产创意设计专项赛”,面向全社会征集基于良渚文化遗产资源的文创设计,并将获奖作品择优投入生产。作品征集分为3组进行提交和评选:视觉标识设计、日常生活设计、知识传播设计。

视觉标识组优秀奖:良渚故国

日常生活组二等奖:古“纹”今用

知识传播组一等奖:《良渚国的童年游戏:玉器连线、纹饰描红》

玉琮形状或图案的矿泉水瓶、钥匙包、帆布袋、筷子,还有玉鸟台灯、鱼形U盘、三叉形器书签……历经4个月的征集,三大系列共评选出入围作品55件,获奖作品20件。

发掘与创作:我们怎样做得更好

同样是在多年前辉煌灿烂,罗马文化因其发掘时间较早,已经成为了有着世界影响力的文化IP,由此衍生出的许多文化财富远近闻名。话剧、电影、建筑、赛事……从中研究与思考,我们又能为发扬良渚文化做些什么呢?

将时代作为创作背景

自公元前9世纪初至年,罗马社会先后经历了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三个阶段。每一段政体的变动都不免伴随着政权的竞逐、英雄的较量,这也成为了如今西方各国对罗马文化进行开发的重要切入点。角斗场、神庙、奴隶……这些时代的特定产物都成为了罗马题材相关电影、电视剧的标签。

电影《角斗士》剧情介绍:马克西姆斯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罗马帝国将军,行将作古的帝国皇帝有意选择他继承皇位,招致了皇储康茂德的极度妒恨。康茂德在谋夺了皇位之后便下令将马克西姆斯贬为奴,进而训练其成为一名角斗士,为嗜血的人们表演搏杀。马克西姆斯从未放弃复仇的心愿,他坚信人的意志比皇权更为强大。最后,马克西姆斯终于有机会与康茂德在罗马城的大角斗场上进行一场生死决斗,他所凝聚的气势,也点燃了罗马帝国灭亡的导火线。

反观我们对于良渚文化的传播,相关影视作品更多还停留于介绍这段历史及其发掘过程,专业程度过高难免显得有些曲高和寡。或许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把宏大的时代背景里加进人物和故事,会让更多人拥有代入感。

让元素成为创作风格

罗马文化是西方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文字、建筑,还是雕塑、绘画,都有着强烈的时代风格。就建筑而言,大圆柱型和拱券结构是罗马式建筑的显著特点,许多大型建筑物整体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在近现代,西方也将这些元素组成定义为了一种建筑风格,取其精华加以应用。

白宫的灵感来自罗马建筑,其立面上有六个Ionic风格的柱子。

在良渚文化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具有代表性的元素符号,例如玉琮和神像,或是著名的水利建设。但目前看来,这些元素运用的是否恰当、极致还有待商榷。

在杭州,很多花坛、花盆、立柱、桥墩上都借用了多年前良渚人的玉琮和神像,但有些鼻子和眼睛设计反了,有些图案出现在垃圾桶上,不甚得体。如何更好地传承良渚文化?我们仍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资料来源:浙江日报、浙江24小时客户端、良渚博物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