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电影登月第一人,你应知道的5件事,美 [复制链接]

1#

《登月第一人》改编自「登月第一人」尼尔·阿姆斯特朗的传记故事,由金奖导演达米恩·查泽雷与金奖编剧乔希·辛格两人联手,重现阿姆斯特朗当年执行登月计划的过程,以及与家人、同事的互动关系。

《登月第一人》在各大影评网的评价还不错,IMDb在7.7分上下,烂番茄则有88%的新鲜度,豆瓣7.7分,但却没有带来亮眼的票房收益,究竟是出了什么原因?难道是电影诉求的「政治」不正确吗?年7月,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是假新闻?至今仍有不少美国人认为阿姆斯特朗没到过月球,这些争议与质疑看起来自有道理。

《登月第一人》描绘阿姆斯特朗的角度,有另一层时代背景的考量与想法,牵扯到一些政治的批判,毕竟年至年是冷战太空竞赛发展的高峰时刻,想对《登月第一人》电影有更多了解,我提供以下5个重点,供你在观影前或是观影后,阅读参考。

1.《登月第一人》是反爱国主义?

《登月第一人》在美国境内,票房并未催出佳绩,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被贴上不爱国的标签,特别在此时期(川普的贸易战与美国至上的激化),对于剧中未有「月球上插上美国国旗」的经典场景,引起保守爱国主义者及大部分共和党人士的批评。

不过阿姆斯特朗的两个儿子却肯定导演达米恩·查泽雷的执导,他们认为《登月第一人》并非反美的电影,而是通过父亲的视角来描述经历。瑞恩·高斯林也有相似的见解,他认为电影并非是英雄式的歌颂美国人,而是在强调「人类的成就」,阿姆斯特朗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英雄,他只是工程师、飞行员和孩子的父亲。

2.冷战时期的美苏太空竞赛

年4月12日,苏联成功发射「东方一号」,当时第一位进入地球轨道的航天员是尤里加加林,这让美国政府强烈主导的NASA,相当没面子。

就在苏联「东方一号」任务成功后一个月,美国立即以「水星计划」回击,当时航天员艾伦·谢泼德,搭乘「水星-红石3号」进入了地球亚轨道,但未进入地球轨道。

美国在气势上输了苏联一节,为了扳回颜面,在年2月20日,NASA将约翰·格伦送上太空,成为环绕地球飞行的第一个美国人(全球第二人),这个故事即是电影《关键少数》的背景。

苏联在初期的太空竞赛是领先者,3年后,年3月18日,苏联的「上升二号」搭载两位航天员,成功进入地球轨道。其中航天员阿列克谢成功执行约10分钟的舱外活动,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太空漫步。

3.阿波罗1号的惨剧

在太空竞赛处于落后局面的美国,直接把重心放在「登月」上,为了执行登月任务的阿波罗计划,先前准备了双子星座计划,在年及年的两年期间,进行了10次双人载具飞行,测试舱外活动、返航着陆及了解航天员的身体反应等。

年正式执行登月的阿波罗计划,没想到阿波罗一号测试时,因指挥舱内的突发大火,造成3位航天员惨死,这个悲剧令NASA及航天员间的气氛相当低迷。

4.阿波罗11号成功登陆月球

如果说后来阿波罗11号能够成功登陆月球,那德国火箭科学家华纳·冯布朗协助设计的「农神五号」是一个关键转折,因为提供了宇宙飞船,有了强大稳定的动力支援。

年10月11日,阿波罗7号成功送上三名航天员,进入了地球轨道,之后年12月21日,阿波罗8号成为人类第一次完成绕行月球的任务。这两次的成功经验,奠定了阿波罗11号在年7月16日后的壮举,完成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这也是此次《登月第一人》的故事。

至于,后来年4月11日,阿波罗13号也想再次执行前往月球的任务,只是途中发生氧气罐爆炸,三名航天员无法登月,但完成绕行月球,被喻为「成功的失败」,这个故事即是年导演朗霍华与男星汤姆·汉克斯与凯文·贝肯主演的电影《阿波罗13号》。

5.达米恩·查泽雷执导《登月第一人》的挑战

达米恩·查泽雷是奥斯卡金像奖史上最年轻的导演得主,年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他执导《爱乐之城》获奖,当时才32岁。而《爱乐之城》当初在提名时,共获14项入围,也追平历史纪录,最后抱得了6个奖项。

他执导的前两部作品,都获得极高的评价。此次《登月第一人》他要如何呈现这趟登月球任务的过程?他采取的或许是爱国主义人士不爱的角度,却是忠于阿姆斯特朗真实的故事。

《登月第一人》在拍摄上也颇有难度,为了呈现真实感,达米恩·查泽雷大都选择实体太空舱来拍摄,但狭小空间并不容易拍,尤其要贴近抓住演员的神情。他和剧组团队、演员们克服了挑战,展现极佳的默契,这次电影也是他和瑞恩·高斯林,继《爱乐之城》后的再次合作。

达米恩·查泽雷是年轻有想法的导演,《登月第一人》不是一般的商业电影,带点艺术的升华,如对电影有兴趣,推荐观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