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温州非遗美食九层糕旧时光里的甜蜜 [复制链接]

1#
商务BD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nvrenjkw.com/nxzx/3901.html

第一站:九层糕

探寻饮食文化之根,焕发传统美食新的生命

小时候,住在阿婆家,木头和红砖砌成的老房子,门楣很矮,但还没长大的我依然觉得它又高又宽。八仙桌凳摆在刚浇上水泥的客厅,厨房火灶里烧着柴禾,镬里煮着香甜的食物,阳光透过木制窗户的罅隙丝丝缕缕地钻进来,给厨房灌满了金黄色的气息。后院墙上爬满了不知名的绿色植物,小溪清澈见底,水草悠悠浮动,阿婆喊了一句来吃九层糕啦,我们一群小屁孩肯定会围成一圈,看着她将九层糕一块一块分好,迫不及待地扒着桌角抢来一块,一层一层剥开来,伴随着红豆与芝麻散在老屋里的香气,贯穿了整个童年的甜蜜。

长大后,就再也难见到九层糕这一食物。住进了新房子,再也不能在小溪里捕捉小鱼,再也不能挖出各式各样的野草野花玩过家家,九层糕的甜蜜,也消失在一去不复返的童年里,阿婆身上藏着的那一股甜香,也跟着一起不见了。而一次九层糕的采访之行,却让我找回了它,还有童年的味道。

我们去的是龙湾永兴一带,这里远离闹市街区,街道狭窄,在不高的楼层后藏着更为低矮的老式民居。这里有数家居民会制作九层糕,其中较代表性的一位叫陶成菊,她以最原始的方法制作着九层糕,年历的增长让她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制作技巧。

陶阿姨小时候吃着家里做的九层糕长大,自然而然地学会了,20岁出头,她就开始自己制作九层糕,到现在已经30多年。这一次,我们也有幸看到了制作九层糕的全过程。

制作过程

制作器具:磨浆机、灶、镬、蔑筛、粗布、水桶、面盆、勺子等。

制作原料:早米、红糖、灰汤、红豆、芝麻、桂花

陶阿姨会提前将早米浸泡水中5个小时,然后洗净捞出来让水沥干;陶阿姨说最早会用石磨来磨米浆,磨浆机的出现让她轻松了一点,但其他几道工序,却都是无法被替代的。

平常早稻稻草烧完后的灰,陶阿姨会收集起来。这时候放在干净的竹器里,冲入水渗透出来的便是灰汤;

而接下来就是烧制的过程了,陶阿姨带我们来到厨房,引火点燃炉灶、塞干燥的木头,生起火后在镬里放水,在上面放一个蔑制蔑筛,盖上一块粗布,然后灶里加火到镬里水开;

用勺子舀适量的米浆均匀地散布在篾筛上,撒上些许红豆,盖住镬盖蒸煮,五分钟后米浆熟透,开始浇第二层米浆,如此反复,一直至第九米浆熟透;

陶阿姨一会儿坐在灶前加火,一会儿浇米浆,将近一个小时里几乎没有得闲,到最后再均匀米浆最上面撒上混合好的桂花芝麻,焖一小会儿,九层糕的热气会将桂花和芝麻的香气全部激发出来;

冷却半个小时左右,陶阿姨将两端有竹柄牵引的线铺在桌上,再倒扣篾筛撤下粗布,再将竹柄拉起来,将九层糕分成一条一条,再分割成菱形小块,到了这里整个过程才算结束。

而在旁边一直观看的我们和邻居奶奶、阿姨和小孩,也顾不得九层糕还略烫口,抓起一块便塞了满嘴,香甜软滑,韧而不腻,咀嚼到的红豆和芝麻更是添了浓郁甜蜜的味道;再慢慢品尝,一层一层剥开食吃,也有独特风味。

九层糕本是民间“七月七”民俗时令食品,相传历史悠远,每逢节庆时家家户户制作,分享丰收的喜悦,是四季八节习俗食品之一。到了现在真正制作九层糕的人并不多,像陶阿姨一般在清明节开始做九层糕,到了端午改做粽子,端午过后再重新开始一直到中秋,中秋之后就不再制作,因天气变冷九层糕的口感会变差。

可惜的是,陶阿姨家也没有其他愿意传承这一传统手工艺的人。在市场售卖的九层糕,每天也就七八十斤,却需要凌晨一点多就起床,磨米浆烧火,一层一层地蒸煮制作,到了六点钟送到市场,九点钟基本售空,极其地辛苦枯燥,年轻人都不喜欢这活儿。

以前的人会一生专注一件事,而现在外面的世界太大,我们面对的太多,总会这也想要那也想学,却忘了用最漫长的时间,去演化最朴实的味道。陶阿姨用她的三十多年,制作出美味香甜的九层糕,满足了多少人的味蕾和心,而这具有独特技艺性和祖传性的手工艺,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也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去传承。

探寻手工艺美食系列专题为公益性项目,感谢所有采编、摄影的辛勤付出,感谢温州市文化馆非遗部的全力支持!

(文:chiyeen图:河马君)

如果你寻觅温州美食,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